秦嶺上的四大野菜
近些年,隨著人類社會的進(jìn)步與發(fā)展,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改變,野菜越來越深受人們的喜愛。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,植物種類豐富,僅種子植物就有3 000 多種,野菜種類也十分豐富。野菜營養(yǎng)價值高而且無公害,它生長于野生環(huán)境,其營養(yǎng)成分含量大多高于栽培蔬菜,尤以維生素和無機(jī)鹽含量為突出,有的高出十幾倍至幾十倍,個別達(dá)百倍。野菜還可以為人們提供蛋白質(zhì)、維生素、淀粉、糖類及鈣、磷、鐵、錳、銅、鋅等礦質(zhì)營養(yǎng)元素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鮮荬菜 中Vc 含量高達(dá)120 ~340 mg/kg,比番茄Vc 之王還要高得多;馬齒莧(Portulaca oleraceaLinn.)中VE 含量12.2 mg/kg,是菠菜的6 倍,亞麻酸含量300~400 mg/kg,比任何一種食葉蔬菜都高,是菠菜的10 倍;而苣荬菜(Sonchus arvensisL.)中含鐵124 mg/kg,雄居各蔬菜之首。其中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微量元素含量更是栽培蔬菜所不及的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在200 種常見野菜中就有80種野菜VC 含量高于栽培蔬菜,有167 種野菜的VC含量都在其它一般栽培蔬菜之上;有的野菜還具有栽培蔬菜很少具有的特殊生理活性物質(zhì),如傳統(tǒng)山菜香菇中就具有一種一般蔬菜所缺少的VD原,這種維生素在人體內(nèi)能接受日光作用變成VD,對增加人體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功效。人們熟知的許多野菜都是著名的中草藥。如蒲公英、桔梗、黑木耳等。野菜、食用菌大部分種類都可入藥。我國民間有許多野菜治療常見疾病的驗方。如馬齒莧具有天然抗菌作用,內(nèi)治瘡瘍、腫毒、腸炎、痢疾,外治丹毒和毒蛇咬傷,還可治療冠心病和高血壓等;牛蒡、枸杞、蒲公英等具有健胃利膽、清熱瀉火等功效,野韭菜、山藥等具有溫中散寒、補(bǔ)陽益氣、抑制衰老、增強(qiáng)肌體活力的功效;薺菜能清肝明目、中和脾胃、止血降壓,主要用于痢疾、肝炎、高血壓等,被稱為“天然之珍”;灰菜具有去濕、解毒、殺蟲,可用于周身痛癢或皮膚濕疹。
種植人才網(wǎng)野菜開發(fā)藥膳食品或功能性保健食品前景十分廣闊。
1 艾蒿(Artemisia argyi)艾蒿別名冰臺、遏草、香艾、黃草、艾、灸草、醫(yī)草。艾蒿生長于潮濕肥沃土地以及水溝邊。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(guān)系,每至端午節(jié)之際,人們總是將艾置于家中以“避邪”,干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(dá)消毒止癢,產(chǎn)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。艾草性味苦、辛、溫,入脾、肝、腎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艾以葉入藥,性溫、味苦、無毒、純陽之性、通十二經(jīng)、具回陽、理氣血、逐濕寒、止血安胎等功效,亦常用于針灸。故又被稱為“醫(yī)草”。艾草具有健胃,止瀉,降血壓,緩解神經(jīng)痛、腰痛和肩膀酸痛,治療刀傷的功效,最佳食用季節(jié)為6~8 月。葉子背面的絨毛多而密的食用價值更高。食用方法:煎、榨汁、麥飯。
2 馬齒莧(Portulaca oleracea)馬齒莧俗稱馬蜂草、馬蜂菜,也叫長命菜、長壽菜、五行草,是夏秋季節(jié)長在田間地頭的野菜?墒秤貌糠譃槟壑昊蚰壑,一般于開花之前摘取,用沸水燙軟,然后煮湯、炒食或涼拌,也可焯后與其他原料一起做餡。馬齒莧含蛋白質(zhì)、脂肪、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,還含有豐富銅元素。體內(nèi)銅離子是酪氨酸酶的重要組成部分,缺銅導(dǎo)致黑色素生成減少。經(jīng)常食用馬齒覓能增加表皮中黑色素細(xì)胞的密度及黑色素細(xì)胞內(nèi)酪氨酸酶的活性,可作為白癜風(fēng)患者和因缺銅元素而造成白發(fā)的患者的輔助食療菜肴。食用方法:煮湯、炒食、涼拌、做餡。
3 薺菜(Capsella bursa-pastoris)薺菜,別名護(hù)生草、雞腿草、清明草、地菜,屬十字花科植物,一種人們喜愛的可食用野菜,遍布全世界。其營養(yǎng)價值很高,食用方法多種多樣。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,具有和脾、利水、止血、明目的功效,常用于治療產(chǎn)后出血、痢疾、水腫、腸炎、胃潰瘍、感冒發(fā)熱、目赤腫疼等癥。人工栽培以板葉薺菜和散葉薺菜為主,春、夏、秋三季均可。薺菜根白色,莖直立,單一或基部分枝;~叢生,挨地,蓮座狀、葉羽狀分裂,不整齊,頂片特大,葉片有毛,葉耙有翼。莖生葉狹披針形或披針形,基部箭形,抱莖,邊緣有缺刻或鋸齒。薺菜對土壤的選擇不嚴(yán),但以肥沃、疏松的土壤栽培為佳。食用方法:做餡、涼拌、做粥、做湯。
4 茵陳(Artemisia capillaris)茵陳別名綿茵陳、白蒿、絨蒿、松毛艾。為菊科植物茵陳蒿(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.)的幼苗。春季幼苗高6~10 cm 時采收,除去老莖及雜質(zhì),曬干,以供藥用和食用。茵陳為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狀。莖直立,高0.5~1 m,基部木質(zhì)化,表面黃棕色,具縱條紋,多分枝;幼時全體有褐色絲狀毛,成長后近無毛。茵陳性微寒,味辛、苦,主要功能為清濕熱,退黃疸。茵陳可以涼拌也可以和干姜混合煎煮喝湯,茵陳也可以煮粥喝。食用方法:涼拌、煎湯、煮粥。
本文地址:
http://hxpgs.com.cn/industry/HTML/7806.html,如要轉(zhuǎn)載,請注明轉(zhuǎn)載自中國農(nóng)業(yè)人才網(wǎng)
文章錄入:希望的田野 責(zé)任編輯:耕農(nóng)